剧院简介

湖北省戏曲艺术剧院隶属于湖北省演艺集团,是湖北地方戏曲代表性国有戏曲团体,楚剧、黄梅戏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责任保护单位,汉剧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责任保护单位。剧院拥有楚剧、汉剧、黄梅戏三大地方戏曲剧种,下设楚剧团(全国地方戏创作演出重点院团)、楚剧青年团、汉剧团、黄梅戏剧团、黄鹤戏楼、舞美工程部、湖北戏曲艺术中心、永芳古戏院等多个演出经营实体。
  剧院现有员工498人,其中在职员工307人,离退休191人。在职员工中,正高级专业艺术职称33人,副高级60人,中级51人,初级11人。
  剧院现有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5人,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6人,荣获中宣部“四个一批人才奖”1人、中国戏剧“梅花奖”4人、“文华表演奖”3人、“文华作曲奖”1人、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国家级3人、省级10人。
  上世纪50年代至今,剧院先后创作、改编、整理、移植演出剧目300余台。其中楚剧《葛麻》《刘介梅》《追报表》、黄梅戏《妹娃要过河》拍摄为戏曲电影全国放映流传;黄梅戏《妹娃要过河》获文化部“文华优秀剧目奖”;楚剧《一瓶茅台》《娘娘千岁》《大别山人》获文化部“文华新剧目奖”;楚剧《大别山人》(2009—2011年度)、黄梅戏《妹娃要过河》(2011—2012年度)入选国家舞台精品工程“年度资助剧目”;楚剧《思情记》《悠悠柳叶河》《东方税官》《儿孙梦》《站花墙》《辛亥人家》《英雄结》《犟妈》《大哥大嫂》、汉剧《弹吉它的姑娘》《求骗记》《猎猎楚魂》《美女涅槃记》《但愿人长久》、黄梅戏《英子》《月圆中秋》《梁山伯与祝英台》《党的女儿》《罗帕记》《舞衣裳》《女国医》等大批创作剧目多次荣获国家级、省级奖项。
  剧院两次被中宣部、文化部等14部委授予全国“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先进集体”称号,连续十五次荣获“湖北省百团上山下乡先进单位”和“全省示范院团”荣誉称号,多次应邀赴港台、东南亚及欧美等地演出,深受海内外观众的欢迎和赞誉。

启航
$info.PC_info

我们的理念
秉承“固本浚源,传承创新”的核心理念,致力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坚守初心,不忘根本,通过深入挖掘戏曲艺术的内涵与价值,让传统艺术形式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我们的目标
在保留传统戏曲精髓的基础上,推动戏曲艺术的创新与发展,努力将湖北省戏曲艺术剧院打造成为全国地方戏曲院团中的领军标杆,积极参与文化强省建设,推动戏曲艺术在湖北的普及与发展,提升全省人民的文化素养和艺术鉴赏能力。

我们的追求
追求戏曲艺术的至高境界,力求在表演艺术、剧本创作、音乐唱腔、舞台美术等方面精益求精,将戏曲艺术送到田间地头、工厂车间,为观众呈现出高质量的戏曲艺术盛宴,让更多人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

我们的愿景

成为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内具有广泛影响力和高度认可度的戏曲艺术传承与创新中心。通过不懈努力,把戏曲艺术打造成为一张亮丽的湖北文化名片!积极推动戏曲艺术与现代科技的融合创新,探索戏曲艺术在新时代下的无限可能,让这一传统艺术形式在新时代绽放更加绚丽的光彩。

上一页
1
地址:武汉市武昌区大成路首义公园18号

Copyright ©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湖北省戏曲艺术剧院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鄂ICP备12012047号  鄂公网安备42010602003854号    技术支持:中企高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