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鹤戏楼

黄梅戏楼始建于大革命时期,因位于湖北省黄鹤楼原址脚下,原名共和大舞台,由中国共产党早期党员、著名中山舰舰长李之龙将军创建并命名,新中国成立后曾长期定名“黄鹤楼剧场”。近百年来,黄鹤戏楼一直是武昌地区重要的戏曲表演场所,以上演汉剧、楚剧为主。
     早在民国时期,共和大舞台即与汉口的“清芬”、“满春”、“长乐”等著名戏曲表演场所齐名,是社会公认的“戏窝子”。解放后,黄鹤戏楼上演大量现代题材创作剧目,逐渐形成鲜明特色,在很长一个时期内,赢得了“新戏看‘共和’”的口碑。
  2005年,黄鹤楼剧场划归省戏曲艺术剧院,2007年,剧院投资150万元进行装修,更新了舞台设施和观众座椅,进一步完善了剧场的演出功能,并更名为“黄鹤戏楼”。自此,戏楼成为我省传承楚剧、汉剧、黄梅戏等戏曲文化的重要舞台。
  百年的戏曲熏陶,培养了一代代喜爱楚剧、汉剧的热心观众和忠实戏迷,有力地带动了戏剧票友活动的广泛、持久发展。他们或于公共场所自娱自乐,或由个人出资租场地,请专业演员献唱,春夏秋冬,年年不断。
  目前的黄鹤戏楼是一组复合型建筑群,除功能完备的观演剧场外,另有办公用房、接待厅、会议厅、展览厅、小舞厅等附属建筑。占地面积2714.38平方,建筑面积2407.42平方。经权威部门评估,其资产总值为6000万元。
   

  • 1353
    座位数(个)
  • 20
    主舞台深(米)
  • 17
    台口宽(米)
  • 9
    台口高(米)
  • 27
    主舞台高(米)
  • 57
    吊杆(道)

标签3内容

标签4内容

标签5内容

地址:武汉市武昌区大成路首义公园18号

Copyright ©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湖北省戏曲艺术剧院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鄂ICP备12012047号  鄂公网安备42010602003854号    技术支持:中企高呈